北京科技新闻网

长达八年欧元区将于下半年“告别”这个时代!

   栏目: 财经报道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30 15:17:40   阅读量:15279   

面对日益增大的经济压力,欧洲央行终于坐不住了。 最近几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一篇博文中向外界透露,在当前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将于7月开始加...

面对日益增大的经济压力,欧洲央行终于坐不住了。

最近几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一篇博文中向外界透露,在当前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将于7月开始加息,并将可能在第三季度末之前退出负利率政策。

这一关键货币政策调整信号的释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外界看来,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退出负利率政策,意味着欧元区将告别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

告别负利率时代

经济复苏正在放缓,增长前景黯淡欧洲央行今年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在一篇题为《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文章中,拉加德公开向外界表示,欧元区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与疫情爆发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供应链的影响正在推高欧元区的能源和食品价格,通胀水平升至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疲软也给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所有这些复杂的经济环境都对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拉加德表示,许多声音也在呼吁对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对此,她在文章中表示,欧洲央行准备调整货币政策,预计提振经济的资产购买计划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初结束这将使我们能够在7月份的会议上加息,符合我们的前瞻性指引基于目前的预测,我们可能会在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

拉加德的表态也得到了欧洲官员的认可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认为,拉加德的声明是向前迈出的正确一步,将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利率调整的驱动力

正如拉加德所说,欧洲央行将在今年9月前退出负利率政策,这意味着欧元区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将告一段落。

欧元区进入负利率时代的信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7月,欧洲央行首次将关键利率降至0%,从此开启量化宽松时代2014年以来,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期间多次降息目前利率维持在—0.5%市场分析师表示,如果今年7月加息,这将是欧洲央行10多年来首次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所长,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告诉中新社记者,过去这些年,欧元区基本保持负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及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对2009年欧洲经济的巨大影响,都没有完全摆脱。

她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立即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整体经济陷入疲软在欧洲央行将利率降至零后,为了尽快走出欧债危机的阴影,欧洲央行只能通过寻求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即负利率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可是,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欧洲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正如约阿希姆·纳格尔所说,目前,欧洲的通胀水平较高,需要通过加息来应对这是欧洲央行内部的共识

今年3月以来,受俄乌危机影响,欧元区通胀水平日益攀升,令欧洲央行面临巨大压力。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通胀率飙升至7.5%,为欧元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涨幅从欧元区来看,许多主要经济体,如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都创下了高通胀率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罗伊表示,欧元区目前的通胀水平几乎已经远远超过欧洲央行预期的通胀警戒线,欧洲央行短期内必须优先应对高通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让货币政策正常化

告别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外界看来,拉加德预计欧元区将退出负利率政策这一表态向外界透露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趋势,加息是大势所趋

欧洲分析人士指出,拉加德的最新表态显示,欧洲央行内部的鸽派正在放弃预计欧洲央行将在7月,9月和12月加息25个基点荷兰央行行长诺特也表示支持在7月加息25个基点,但如果通胀数据恶化,欧洲央行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加息措施

在刘颖看来,欧洲央行有望在今年9月前退出负利率,这是在内外环境压力下做出的被迫之举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近期快速大幅加息,加剧了美元回流,令欧元承压,另一方面,对内,欧元区通胀水平已升至历史新高,有必要采取加息措施

目前市场普遍看到,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意图已经打定,下半年告别负利率时代几乎是大概率的事情。

针对欧洲央行结束负利率时代的影响,刘颖认为各有利弊从积极方面来看,退出负利率有助于缓解欧洲央行应对通胀的压力,同时有助于维持欧元汇率的稳定,增强欧元对资本的吸引力,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副作用很多,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受到影响。

刘颖指出,消费方面,欧洲经济以服务业消费为主,加息后会受到抑制,投资方面,利率上升,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投资热情降低,在出口方面,加息带来的欧元走强将抑制该地区未来的出口增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